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开启。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表示,根据海关最新统计,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延续向好态势,实现开门红。
从规模上来看,创造了历史的新高。今年1、2月,进出口额达到了6.61万亿,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增长了10.3%,这个规模比上一个历史新高,2022年的同期增加了4300亿元,以人民币计价是增长的,以美元计价同样也是增长的,出口、进口都是增长的。
从质量上来看,含金量不断提升。我们的贸易伙伴更加多元、稳定,传统市场,新兴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特别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9%,高于平均的增速。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的作用依然显著,中间品的进出口增长了8%,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业态、新模式动力强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出口都有两位数的增长。我们高兴地看到像电动汽车、文创产品、美妆等在国外火爆出圈。
从趋势上看,有利的因素在聚集。海关监测的先导指标显示,1、2月份,海关的报关单量增加了一成多,企业经营的信心持续增强,境内境外收发货人的活跃度明显提升,海关最新调查发现计划扩大出口,扩大进口的企业占比增加了23%,是去年以来的最高值。
俞建华表示,总体来看,今年我国外贸开局良好,初步判断上半年可以保持在增长的通道。但当前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外贸实现全年“质升量稳”目标,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一是政策再加力。要实施好去年海关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16条措施,并根据今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便利化措施。牵头组织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给予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更多的便利化措施,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好中间品贸易目录,促进中间品贸易的发展,继续扩大跨境电商退货的试点范围,来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尽快制定出台边民互市贸易的管理办法,来促进边贸的发展。
二是服务再提升。进一步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作用,集成外贸、物流、金融等多种功能,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继续发挥好“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的长效机制作用,多听企业的意见、呼声、诉求,坚持问题导向,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此外,海关将继续做好对外贸的监测、统计和分析,做好景气指数的调查,为企业抓订单、安排生产提供海关服务。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2024年政府工作之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无疑是今年两会热度最高的政经关键词,各行各业都将走在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路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具体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同时提到要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
中国海关
相关会议新闻
3月13日,海关总署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研究部署海关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强调,要认真做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海关重点工作任务的细化分解,明确牵头单位、加强统筹督办,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求真务实抓落实。
要把握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找准海关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积极支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促进自主品牌出口,助力拓展中间品贸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培育壮大外贸发展新动能。
要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适时出台更多支持措施,牵头组织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继续发挥好“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等长效机制作用,做好外贸监测、统计、分析,促进外贸质升量稳。
要积极促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平台作用,推进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涉海关工作落地实施,支持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功能互济的开放新局面。
要大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锚定监管服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目标,按照既定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高起点推进智慧海关业务优化、项目建设、技术应用,高质量完成2024年目标任务,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